本书以210余张老照片串联起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自1958年秋动工修建伊始至今不断建设完善并持续发挥灌溉、防洪、发电、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始末,分为工程建设、工程效益、附录三部分,每部分基本按时间顺序推进。书中的文字介绍与图片共同勾勒出该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以及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黄冈人民迎难而上的勇气,这其中凝结着的实干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尤为令人称道。
汪德富,浠水县闻一多红烛书画院院长,曾在《中华建设》杂志发表与梁晓群、梁吟曦合著的论文《不能忘却的浠水白莲河湖北省水利电力专科学校》。
翻开这部厚重而精美的图册,历史风云扑面而来。一张张旧照片,记录了不可忘却的历史;一幕幕壮阔画面,浸润了先辈们的满腔赤诚;一桩桩大事,记载了工程建设者们的艰辛历程;一段段文字,记下了造就这颗“鄂东明珠”的苦难辉煌。
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横空出世,奇哉,壮哉!它是一座流金淌银的富民宝库;是一座风景秀美的生态公园;更是一座风雨难蚀的精神丰碑。这座丰碑,是当代黄冈人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
这座丰碑,是靠战天斗地的实干精神筑起的。当年的决策者们,面对“赤地如焚、田地龟裂、荡然无收”的严重灾情而立志工程上马;顶着“围堰溃决、通知停建”的巨大压力而上书中央再上马;拖着疲倦的身躯,夜以继日,始终在工地现场指挥建设。尤其是十万建设大军,蜗居茅棚,餐风沐雨,自带米菜,迎着冰雪出,冒着酷暑干,伴着星辰归。工地上的钎锤声、打夯声、哦呵声、车轱声、炸石声震天动地。民工们肩挑背驮,左肩磨肿了,换成右肩;手掌起泡了,包扎再战;推车困乏了,席地而憩;身体受伤了,不下火线;肚子饥饿了,咸菜果腹。他们就是凭着这样一股激情如火的冲天干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搬掉一个个山头,凿开一处处隧道,筑起一层层坝基,架起一座座渡槽,挖掘一条条渠道,修起一栋栋厂房,用血泪与汗水凝成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
这座丰碑,是靠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垒起的。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涉及浠水、英山、罗田、蕲春等县的乡镇。主库区淹没面积61.3平方千米,淹没线年春开始,先后分三批通过后靠、近迁和远迁等形式移民。有的就近往洪水淹没线以上的山坡后靠安置,有的迁移到周边邻县及阳新,还有的迁移到更远的新疆。淹没区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在当时移民户按人均或每间房间补助50—80元政策的情况下,携家带口,牵牛赶羊,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的故乡。人说故土难离,可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地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多么令人为之感动、为之赞叹的奉献之举!从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到灌区干支渠系配套建设,除180名因公牺牲民工外,还有一大批因公负伤、因公致残的民工,他们的医疗费、生活费当时仅靠村级合作医疗和“三提五统”来补贴。水利伤残民工们,理解政府,自食其力。这种奉献精神尤为珍贵。
这座丰碑,是靠克难攻坚的科学精神砌起的。修建这座超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先后遭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财政的拮据、洪涝干旱交织的天灾、苏联撕毁合同与撤走专家的人祸,还碰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指挥部领导、技术人员和参战民工紧密结合,自力更生,尊重科学,克难攻坚,创造了“薄心墙、陡坝坡、风化山皮土作坝壳的土石混合新坝型”的奇迹。水库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通过组织专家咨询,委托科研机构与参建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深入研讨,反复试验,攻克了工程建设中F8断层处理、岩壁梁施工、预留岩坎拆除优化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无论是主体工程,还是配套工程建设,建设者们始终坚持以科技攻坚为引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使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以“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的标准而屹立于鄂东大地。
这座丰碑,是靠人水共生的创新精神造起的。白莲河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建成以来,上级决策者、工程指挥者和建设者们与时俱进,从变水害为水利转换到人水和谐共生的治理方式,用创新精神统筹水资源、水经济、水文化、水生态、水环保的全方位综合治理和发展。从灌溉效益看,形成了以白莲河水库为“母库”,东、西干渠为动脉,中小水库和塘堰为基础的长藤结瓜式自流灌溉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灌区过去“十年九不收”的状况,赢得万畴五谷丰;从防洪效益看,自从白莲河水库建成,先后经过1969年、1983年、1991年、2016年、2020年五次大洪水的考验,削减洪峰量均在50%以上,使过去“上游山洪毁堤破堰,下游洪流泛滥倒灌,田野农舍皆成泽国”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从发电效益看,白莲河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分别投入运行后,在系统中kaiyun登录入口 kaiyun平台担负着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的重要功能,对于保护电网安全、城乡经济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永续不竭的能源;从养殖效益看,该库曾创网箱养鱼亩产的全国新纪录,当时国内外学习参观者络绎不绝;从供水效益看,水库使黄冈市区和浠水、团风城区及部分乡镇近两百万居民喝上清洁甘甜的优质水;从环保和文旅开发价值看,近年来,白莲河水库大力度开展拆除违建、治理污水和禁止养殖行动,久久为功,凤凰涅槃,先后获得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桂冠。相信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者和未来开拓者们,会将“鄂东第一库”建成与浙江千岛湖媲美的5A级旅游风景区,让白莲河精神不朽,使白莲之花惊艳于世、福泽万民!
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是湖北省骨干水利工程。1958年秋动工兴建,1960年10月主坝拦洪蓄水。水库承雨面积1800平方千米,原设计总库容11.04亿立方米,占流域总蓄水量的82.6%,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养鱼、航运综合利用的多功能水库。2002年水库除险加固,设计调整为总库容12.28亿立方米。
白莲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主坝、副坝、溢洪道、白莲河发电站)位于浠河流域中游。浠河为长江中游北岸支流,位于大别山南麓,是黄冈地区的六大水系之一。该流域跨浠水、罗田、英山三县,历来水旱灾害频繁,尤以旱灾为甚,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历史上每遇大旱,沙洲外露、田地龟裂、颗粒无收等情形总相伴发生,甚至出现饿殍载道的惨状。民国时期,江汉工程局曾派员查勘,虽提交了开发浠河的报告,却未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整修塘堰入手,发展水利,1957年流域总蓄水量达1.1亿立方米,比1949年增长36%,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流域落后的水利面貌,人们迫切希望开发浠河资源,发展灌溉事业。
20世纪50年代中期,鄂东钢铁冶炼及地方工业发展迅猛,迫切需要电力。1956年冬,湖北省人民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人委”)向电力工业部武汉水利发电设计院提出勘测浠水白莲河的要求,该院两次查勘后证实浠水具有优良的梯级开发条件。白莲河工程不仅具有发电、灌溉、防洪等水利综合效益,而且距武汉冶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近,投资少。省人委据此上报工程计划,国家计委将该项目列入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确定浠河流域为鄂东第一个开发目标,并制订四级梯级开发方案,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被列为第一期开发工程。
该工程由原电力工业部武汉水利发电设计院(1958年10月迁长沙,更名为水利电力部长沙勘测设计院)勘测、规划与设计,由湖北省水利厅工程二团、四团及浠水、罗田、英山三县民工施工。1958年8月,在技术力量不足,施工设备、材料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工程仓促上马。由于劳力未按计划上齐,清基未到基岩,导流涵渠施工未达到设计标准,过水能力不足,加之遇上1959年2月春汛早临,猝不及防,最终导致上游围堰被洪水冲毁,直接经济损失达95万元,迫使主体工程停工。
1959年秋,鄂东大旱,浠水县虽组织17.5万人抗旱,但粮食减产仍达4.5万吨,客观情况再次说明兴建水库的必要性。同年10月30日,省人委决定正式复工。1960年7月,主坝填筑至脱险高程,时值我国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国家计委根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的精神,通知工程停建。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当即申述不能停建的理由,中南局和湖北省委决定继续施工。但同年10月,国家计委再次催促工程下马,省委复以浠水农田灌溉用水亟待解决、工程具有综合利用优势,以及下马经济损失过大等理由请示中央,后获国家计委批准,并增拨施工经费840万元,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才得以顺利竣工。
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确定开发目标以发电为主,1959年秋,改为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其他综合利用。原定正常高水位102米,增加灌溉任务后改为104米。主坝防洪标准原定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1964年部颁标准定为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
主坝坝址两岸高山对峙,河谷狭窄,地质条件良好。枢纽工程除主、副坝外,还包括电站、发电隧洞、溢洪道、东西干渠灌溉管。枢纽总体布置充分利用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布局比较合理。
工程建设基本上是按照基建程序进行的。施工期间,对原设计方案曾作多处修改,如坝壳填料,原设计全部用河沙,后改用主坝两岸花岗岩风化料及碎石、块石,不仅节省了施工劳力,而且改善了施工条件,增强了坝坡稳定性。类似的变动均较原设计更为合理。在施工中不断改进设计,使设计更切合实际,是该工程建设的一大特点,也是工程能按设计目标发挥效益的基本原因。
1959年2月围堰溃决的教训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水利建设如果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尊重科学,将会导致严重的恶果。因此,1959年复工后,工地十分重视工程的计划安排和施工质量。工程指挥部根据每一施工阶段的特点,充分考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提出了具体的施工要求,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措施。
工程指挥部党委自始至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注意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大地冰封、朔风刺骨的严冬,在浠水、罗田、英山三县县委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白莲河水利枢纽建设者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苦干实干,土法上马,建成了一座坝顶长259米、最大坝高69米的黏土心墙土石坝。该坝运行迄今60余载,未出现漏水及其他异常现象。尤其是1969年7月中旬,出现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入库洪峰达每秒7491立方米,库水位达106.15米,主坝仍安然无恙,证明其质量确实是好的。至1964年,枢纽其他工程相继完成。该工程不仅施工进度快,质量好,造价低,为湖北省所闻名,而且在施工中培养了一大批管理、技术人才。
白莲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主要由国家投资兴建,国家总投资5000.77万元。总计土方162.55万立方米,石方84.01万立方米,耗用钢材1452.03吨,水泥1.87万吨,木材1.13万立方米。总共投入860.6万个工日。
灌溉工程由灌溉受益县组织劳力兴建,资金大部分由地方筹集。国家提供部分爆破所需的炸药、钢钎等物资。数万民工在地、县委的领导下,靠两只手和简易的施工工具,凿壁穿岩,劈山开渠,跨壑飞虹,共开挖出东、西两大干渠,全长243.6千米(其中浠水境内193千米);总计建渡槽46座,隧洞379座,倒虹管44座,全长47315.8米;灌区支渠、斗渠、农渠及分水闸、泄水闸等其他水利建筑物,星罗棋布,施工规模及工程量之大,为黄冈地区历史所罕见。
白莲河水库属多年调节水库,调节性能好。水库运行过程中,管理单位曾将主、副坝心墙加高,主坝下游边坡培厚改缓,导流涵渠堵头加固,并增建一座自溃土坝非常溢洪道,大坝基础帷幕灌浆,大坝上下游砼护坡、大坝反滤设施改造及加固、第一溢洪道加固、第二溢洪道新建改建,现防洪能力有所提高,可达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
白莲河水库调度运用涉及面广,故防洪与水利、发电与灌溉,以及上下游之间均存在一定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不同时期防洪调度和水利调度各有侧重。防洪调度,主汛期以确保主坝安全为主;前、后汛期,充分利用防洪库容,为下游削减洪峰,尽量减免下游夏秋农作物的洪灾。水利调度,灌溉季节,首先保证灌溉用水,其次满足发电需要;非灌溉季节,水库蓄足一定水量后,按发电要求运用。水库运行60年来,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效益。
60年来,总共提供灌溉用水93.9亿立方米,年均供水量超过原设计的2.1倍,最高年灌溉面积达50.5万亩(其中浠水县占42万多亩)。多年年平均灌溉用水量1.82亿立方米。白莲河水库建成后,灌区长渠穿山岗,库水顺渠流,火龙变水龙,沙滩成绿洲,柳荫掩阡陌,村村添新楼。
坝后电站属国家“二五”计划重点项目,是湖北省最早投产的中型常规水电厂,总装机容量为4.5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为1.03亿千瓦·时。1964年7月9日,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至2020年底,累计发电15.35亿千瓦·时,年均发电量为7000万千瓦·时。该电站担负湖北电网调峰、调相和事故备用任务。
抽水蓄能电站,白莲河水库是其下库,装有4台30万千瓦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为9.67亿千瓦·时,年抽水耗电量为12.89亿千瓦·时,以50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系统。2005年8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首台机组于2009年9月投产。2010年底,4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在系统中担负着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事故备用等任务,对于消纳风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保障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白莲河浠水大水厂于2011年10月立项。2013年3月主厂房开工建设。2014年8月正式向城镇居民供水,日供水量为5.69万立方米,年供水量为0.21亿立方米。
鄂东水厂总投资为15.59亿元,2020年8月6日动工,工期3年,建成后每天可从白莲河水库取水55万立方米,作为黄冈城区主供水源,同时,向团风县的城区及北部乡镇、浠水县的巴河、竹瓦、团陂等乡镇供水。这些地方以前多从长江取水,白莲河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2023年11月,当地数十万居民已喝上优质水。
白莲河水库自1960年蓄水以来,调蓄入库洪峰流量超过每秒1000立方米的洪水40场次。其中入库洪峰流量超过每秒2500立方米的洪水有22年36场次,入库洪峰流量超过每秒3000立方米的洪水有13年18场次,入库洪峰流量达到或超过每秒5000立方米的洪水有4年4场次。经过水库调节后,削减洪峰56%以上,减淹农田累计达200多万亩。水库的调蓄作用,大幅度削减了洪峰,减轻了下游的洪水灾害,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作用。水库建成后,浠河流域曾经每遇大水,上游山洪直下,毁堤破堰,下游江水顶托,洪流倒灌,田园农舍,皆成泽国的状况,一去不复返。
白莲河水库水面大,溶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该库在20世纪80年代是黄冈地区第一个人工繁殖鱼苗成功的试点,曾创网箱养鱼亩产2.7万千克的全国新纪录。国内外慕名前来参观访问者达千余人。
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综合效益显著,为振兴鄂东经济、促进鄂东工农业发展、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白莲河水利枢纽工程于1958年8月10日正式开工,1960年10月6日水库开始蓄水,1961年7月15日第一次开闸放水。1964年7月9日,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运行60年来,其管理机构几经变革:1960年1月26日成立白莲河水库管理处;1971年12月管理处与电厂合并,成立白莲河水库管理局;1979年3月2日,白莲河水库管理局水、电分开,设白莲河水库管理处和白莲河电厂;2011年9月28日,白莲河水库管理处更名为白莲河工程管理局;2015年5月24日,成立黄冈市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与白莲河工程管理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2019年6月4日,设立黄冈市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正县级,加挂湖北黄冈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和黄冈市白莲河工程管理局牌子。
60年风雨,60年艰程,白莲河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白莲河人近10年的久久为功,使白莲河库区扭转了“脏乱差”的局面,自然生态得到修复。2014年12月31日,白莲河水库获批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16年8月31日,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9年12月25日,获批为国家kaiyun登录入口 kaiyun平台湿地公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浙江“胖都来”商场开业,胖东来回应:已向对方邮寄律师函!律师:涉嫌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山东大学生泰山陪爬月入5位数!五一咨询量是平时两倍:已成立工作室,毕业后专职陪爬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DeepSeek预测抢七结果:火箭118-112勇士快船115-107掘金
华硕推出TUF Gaming T500台式主机:可选i7-13620H + RTX 5060 Ti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